广东省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深圳市福田区红岭实验小学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鼓励各地各校探索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省教育厅先后组织开展三批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征集评选。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扩大改革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广东教育”微信公众号推出专栏,介绍各地各校教育评价典型案例,供各地各校参考借鉴。

表现性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践

深圳市福田区红岭实验小学表现性评价体系以素养为导向,落实新课标综合育人和实践育人要求,融合各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对学生不同阶段中不同学科的真实表现进行持续评价,让每一个学生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完整、立体、多面的综合性评价报告。

一、主要做法

(一)聚焦“三有”新人培养,科学构建表现性评价任务框架。表现性评价体系目标明确,以评价为导向,秉承“珍视每一个”的教育哲学,以“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表征,目标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培养目标为框架,按照学生认知发生的过程,对所有学科课程标准中的学科素养进行了整合和排列,分门别类地对接“三有”培育内容。同时,借鉴理解力课程中八大品格(诚实、自律、负责、同情、坚忍、奉献、尊重、开放包容)与六大能力(研究、思考、协作、自我管理、交流、技术运用),即跨学科核心素养,根据学校课程改革需求进行校本化实施,在评价体系加以凸显呈现,实现校本化核心素养框架的搭建。

(二)聚焦评价活动,科学设计评价任务。一是与学校课程相结合,共促共生,紧紧围绕新课标综合育人的要求,坚持开展跨学科渗透课例、专题课例、融合课例及表现性任务评价体系的研讨,打造不同年级和学段的特色品牌和评价体系,包括低年段的国家课程校本化融合实施和高年段的学科项目学习。每个学科通过设计真实表现性任务打造真实育人场景:以课程为载体,通过表现性评价的方式实现对学生的多学科评价;以非课程化的场景,通过习惯养成实现对学生的激励和提升。二是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效,科学设计主题探究或者单元学习的任务卡及任务单,收集作品集时会给出学生相应指引和证据模板(提交要求、数量、展示内容、评价标准、提纲),让学生在阶段性展示时上传相应作品集。三是以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和学科项目学习为基础设计任务群和子任务,既对接学科素养,又注重跨学科素养的培养。评价项目深入挖掘探究循环和最终表现性任务为依托的特色教学模式,如一年级《节日》主题、二年级《故事》主题、三年级《朋友》主题、四年级《成长》主题、五年级“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大单元教学等学科课程理念、方法和内容,全面地设计表现性任务和评价标准。各学科任务和评价内容更为规范、科学和有效,促使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来解释现象、解决问题、创造作品、完成表现。

(三)聚焦可评价指标,科学设计表现性评价任务量规。采用学生素养成绩单的方式,夯实发展式评价的反馈信息以及改进师生表现的功能。在评价量规中,评价项目以新课标的学科要求和内容为基础,使用国际领先的结合了连续发展阶段表的素养量规,细化学科任务量规,呈现评价的层次性、阶梯性和上升性。

二、工作成效

(一)以全面的过程证据呈现学生个性化能力图谱。学生需要根据每个跨学科主题课程及学科的任务要求完成相应的表现性任务。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结果直接对接该任务的学科素养(如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运用”)或跨学科素养(思考、协作、交流等)。作品单的内容包括:学生任务单、任务总结、我的收获、任务简介、教师反思、认定结果和支持能力等。教师在评价系统中进行相应评价,依据子任务所对照的素养能力量规设计相应任务单的个性化评语。每一位学生能够通过系统生成作品单二维码,让作品留存,为成长留迹。信息赋能达成更好的情感沟通,经过阶段性的课程评价,不同学生的能力图谱逐渐显现。基于学校综合评价框架,学生通过完成不同学科的任务,教师对学生进行持续性、阶段性的记录、观察和评价,学生的不同学科素养及能力被点亮,即图谱中“已达成”。

(二)以科学任务库落实学生学科与跨学科素养。在2022-2023学年中,全校共有168名教师,52个班组参加评价项目。通过行为定量和表现定性,红岭实验小学评价项目通过可视化素养量规记录学生的重要成长时刻,汇集学生行为记录,共有1537名学生获得“量身定制”的个性化立体评价单。立体评价单中包括每个学生本学期选修的课程,每门课程都有清晰的评价结构,其中的表现性评价任务与学生素养目标严格对应。各学科教师从学科素养与跨学科素养的目标出发,根据学段特征提前规划各类任务群,突出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体现连贯性和适应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广东学历教育网 » 广东省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深圳市福田区红岭实验小学

赞 (0)
分享到:更多 ()